“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向应在解决基本物质需求之外,满足弱势群体精神上的富足和生存技巧的学习,实现从‘做梦’到‘追梦’‘圆梦’。”作为一家专注于中草药健康产业的企业,无限极在中国发展了28年,在扶贫路上也走了近20年。
从上世纪90年代捐建第一所无限极希望小学,到本世纪初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赠物资抗击非典,到后来携手民政部成立的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设立多元化公益项目,再到建立40个中草药种植基地进行产业扶贫,无限极走出一条从帮扶个人到培育产业的扶贫道路。
1.教育扶贫“思利及人”
1996年,郑建华出生于全国重点扶贫地区,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从小,他的世界便没有声音。
为了供他上学,农闲时,父亲不得不四处打零工,“我想上学,可父母老了,没有额外的收入,我该如何继续学业?”20岁出头的郑建华彷徨寻求出路,正如白血病儿童轩轩艰难求生。
2014年冬天,轩轩妈妈背着刚4岁的轩轩(化名)出入医院,等来的却是诊断书上9个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那一年,轩轩被迫辍学治病,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重返校园。
高考后,郑建华终于看到了人生转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助学圆梦班由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成立的‘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资助,这个班的学生学杂费全免,每个月还有额外补助。”该校助学圆梦班班主任周敏说。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现场
2012,无限极在国家民政部的批准下,捐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至今公益支出逾1亿元,打造了“思利及人助学圆梦”“希望工程·无限极快乐足球”“思利及人·新阳光病房学校”等公益品牌。
作为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的重点创新公益项目,“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意在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2013年至2020年9月,该项目受助学生共1272名,其中949名学生已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或升本深造。
毕业后,郑建华以优异的成绩被杭州一家公司录用。发生变化的不止学业和技能,郑建华坦言,曾经的自己内向不自信,如今同事们对他最多的评价是“努力”“阳光”“技术好”。
▲郑建华在工位上工作
与此同时,“思利及人·新阳光病房学校”项目也正如火如荼开展,专门为大病儿童提供免费教育。轩轩与妈妈决定试一试。
“做完手术三个月,轩轩每天都盼着来学校。”新阳光病房学校老师朱曼青说,轩轩一会儿声情并茂地模仿网红唱歌,一会儿又模仿老爷爷走路,自称“戏精”,觉得自己“可以拿奥斯卡奖!”。
▲轩轩正与新阳光病房学校老师交流
中新经纬记者了解到,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思利及人·新阳光病房学校”项目共捐资150万元,开展821节课程,帮助轩轩这样的学生与其家长4208人。
2.“灵芝扶贫”无闲草
无限极想做的,不仅停留在帮扶个人教育,更拓展到产业扶贫。
午后,陕西城固县农民孙大哥正在田间忙碌着收获灵芝。“我们不了解市场行情,只能跟风种植(灵芝),家里也没什么资金,只敢小面积种上一小块地养家糊口。”孙大哥无奈表示。
“秦岭无闲草”,何况是“仙草”的灵芝。
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秦岭汉中独特的气候和环境尤其适合灵芝的生长,但此前孙大哥主要依靠自家扩繁菌种,成活率低;种植过程也依赖人工完成,产量“看老天爷的心情”,还面临诸多市场风险。
“一旦发生病虫害,只能大剂量喷施农药,但这又会导致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超标。传统的种植模式不仅直接挫伤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还直接危及消费者对保健品的信心。”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无限极媒体事务总监张前介绍。
“脱贫攻坚战,难在攻坚,攻坚之后保证脱贫地区及其脱贫者不返贫,需要通过产业发展让贫困者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为此,无限极与同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的成员天方健来到陕西。最初,他们选定六户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作为试验对象,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新模式,并配套有“基准价+浮动价”“风险基金和预付款”等各项保障措施。
2017年初,一座座种植基地迅速建立起来,无限极和天方健第一步即解决传统的菌种扩繁过程中产量低、品质退化的问题。但仍有不少药农疑惑:真的可以解决我们长久困扰的菌种问题?
而当看到280平米的赤芝栽培种厂,每年可提供的两万袋优质菌种,供20亩灵芝基地栽培使用时,药农告诉中新经纬记者,自己与家里人对灵芝种植信心倍增。
▲灵芝种植基地
按照天方健“中药材种植管理模式要求”,无限极与天方健又邀请了上海农科院、广东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加入扶贫队伍,企业与科研单位联手研发新菌种,为农户提供高效的生物农药、病虫害防控的方法,迅速改变产地现有菌种退化严重的现状,药农的种植技术也迅速提升。
中新经纬记者了解到,以往药材种植分散粗放,全凭感觉和经验,而通过“中药材种植管理模式”认证后,药农可借助一整套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种植方法,大幅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如今我们和企业签订了长期订单,灵芝种植面积从5亩扩大到20亩,家庭年收入则从3万元增至15万元,啥都不愁卖了,我打算喊上亲戚朋友,一起搞灵芝种植,圆奔小康的梦想!”孙大哥笑着说道。
中新经纬记者了解到,三年来,天方健的签约农户以每年20%左右的收益增长。据无限极统计,每新建一处种植基地,至少可吸纳20个种植大户,进而带动100人就业,种植面积达500亩(核心基地200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前进一步表示,“我们最核心的帮扶措施,是为农户无偿提供中药材种植管理模式的培训和认证。通过中草药种植基地,吸引了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做药农,一方面提高了药农收入,另一方面实现了家中老有所依、少有所养。”
3.从田间到舌尖的药材生态圈
“灵芝扶贫”模式初见成效,无限极与天方健又迅速将其推广到全国。
如今,无限极已在全国19个省区市建有40个中草药种植基地,包括华南地区的巴戟天、芡实、龙眼肉,西南地区的三七、茯苓、砂仁,东北地区的人参、五味子,西北地区的党参、当归、黄芪,以及华中地区的灵芝、茯苓。
▲茯苓种植基地
“我们布局中药材产业,携手农户自建基地,这也夯实了我们‘从田间到舌尖’全产业链品质升级的原料基础。”张前说。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曹正逵也曾表示,“随着中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将成为趋势,拥有中草药溯源体系的企业,将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新经纬记者了解到,在业内,无限极便率先打造构建“中药材生态圈”,构建“道地原料溯源体系”,确保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程可管控、可追溯。
而在可溯源体系中,药农仍是最关键的第一环。对此,无限极不只加强对源头采购的监管,还重点培养药农的产品文化和市场观念,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自觉,进而也让药农真正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
除此之外,在无限极看来,注重环境与生态保护也是社会责任不可忽视的一环。张前举例表示,传统的茯苓种植模式,农民通常选择45度角的山坡种植,并采取整片砍伐、随砍随种的传统农业模式,这导致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严重。
对此,天方健与供应商寻求种植模式上的创新:不仅将传统的刀耕火种改进为“坡改梯”模式,还推出茯苓与油茶套种新手段,逐步实施林木流转与间伐,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更改善了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益。
如今,陕西城固的灵芝、广东郁南的巴戟天、青海柴达木的“红色圣果”枸杞,都“借船出海”成为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2020年2月27日,城固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无限极明白,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发展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产业。2018年9月,无限极在吉林省永吉县北大湖镇官地村设立“无限极产业扶贫帮扶基地”,建设洪成鹿场,分红所得用于帮助该村63户贫困户脱贫。
另外,去年11月,无限极捐赠10.6万元款物,扶持邵阳县驻马村村办合作社的绿化草皮种植项目;自2017年起,无限极连续“4年帮4村”,覆盖宁夏西吉县吉强镇大坪村、什字乡杨庄村、南台村、王民乡三岔村……类似的扶贫项目无限极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
从帮助一个人,到改变、培养一个人,从帮助一个扶贫项目,到改变、培育一个产业。“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为导向,体现持续关怀的‘思利及人’文化。”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副主席、无限极高级副总裁黄健龙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nds360.com/company/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