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拼购又有新动作。继7月16日京东拼购业务部内部更名后,7月25日,京东拼购宣布招商政策全面升级:即将接入微信一级入口对接10亿级别流量。在京东收获微信“靠山”的同时,贝贝、洋码头两个细分领域电商平台也在近期宣布上线社交电商新品。数据显示,去年社交电商交易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多方分析认为,社交电商项目逐步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产品,各电商在社交电商的竞争也从小试牛刀向重点发力转变。
京东独占微信购物一级入口
据京东集团公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从9月份开始,用户只要打开微信“发现”,点开“购物”图标,仅仅两下点击,即可开启全新社交购物体验。记者从微信应用可见,该功能仅为京东开放。
京东拼购在全新招商政策中还发布了新优惠:向全类目商家开放免平台使用费,扣点降至0.6%,6小时快速审核,实现商家极速入驻,同时为商家提供1对1指导及完善的成长扶持计划。京东拼购方面认为,这系列政策降低门槛的同时给予商家更多赋能支持。据悉,京东将基于现有的拼购业务开展全面升级,届时将利用微信一级入口及微信市场的海量用户等资源,打造区别于京东现有场景和模式的全新平台。
互联网分析师信海光认为,拼多多此前借助微信朋友圈发力社交电商已成为行业典范,此次京东与微信有更紧密的合作,或能帮助京东拼购在激烈的社交电商竞争中突围。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7月份发布的2019年6月移动互联网全行业排行榜中,微信以10.96亿的MAU(月活跃用户量)成为用户量最大的APP之一。京东拼购相关负责人认为,新的微信购物场景将为京东拼购链接多层级消费市场,微信一级入口,也将成为京东拼购乃至京东独有的流量杀手锏。
社交模式成电商平台“标配”
除了京东拼购,上月末还涌现了多个社交电商新平台,社交电商迎来“爆发”:7月20日,贝贝集团旗下社交电商平台贝仓正式上线;贝仓正式上线的第二天,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也启动旗下的会员制社交电商全球优。虽然贝贝和洋码头都没有微信流量作为支持,但也借助新模式吸引实力卖家进驻。据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介绍,全球优选推出了合伙人制度,会员通过平台的考核标准后,将有机会成为全球优选平台合伙人,不仅可以享受到全球优选的分红权,甚至可成为全球优选的股东之一。
网经社“电数宝”数据库显示,社交电商最早大约出现于2014年,在2018年成为“风口”,交易规模实现倍数级的增长。2014年交易规模为949.97亿元,而到2018年交易规模达11397.78亿元,已达万亿级别。
社交电商几乎已经成为电商的“标配”,据网经社统计发现,包括阿里的“淘小铺”、京东拼购、苏宁拼购、国美美店、拼多多、唯品会“唯品仓”等不同类别的电商平台纷纷入局,将社交电商打造成为平台的重要分支之一。另一方面,社交电商也成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记者从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可见,仅2018年社交电商融资总金额超200亿元。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拼多多、有赞、蘑菇街于2018年成功上市,尤其是拼多多创造了成立3年就在美国上市的“神话”,让资本对社交电商特别青睐。
熟人经济在下沉市场大受欢迎
多方数据显示,虽然近年互联网行业红利增速放缓,但是拥有高达6亿用户规模的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正在成为新的掘金地。7月23日,数据公司QuestMobile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规模已经触顶11.4亿,第二季度用户规模单季度内更是下降近200万,但三四线城市用户仍然保持较高增速。而与此同时,在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上,农村居民增长速度均高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可期。
该报告称,备受关注的社交电商拼多多6月份在下沉市场月活同比净增7220万,同比增幅达59.4%,并成为618电商大战中的“获客王”。报告认为,下沉市场已经成为201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战场。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如果上半年多个电商平台投入做社交电商是‘随大流’,那么下半年大家在该领域的发力,就属于对社交电商的认可,各平台也进入‘肉搏’阶段。”
在尝试打进下沉市场的过程中,各家平台可谓各施各法,贝贝集团联合创始人顾荣指出,在社交电商中打造品牌比传统模式容易一些,一般一年时间就够,产品力足够强的甚至三到六个月就能完成。“以贝店孵化的洗衣品牌贝纯为例,贝店为其组织了社群探索试用、分享用户体验等两次活动,其单次活动销售就可以达到数千万量级了。”家居用品工厂陆盛实业与京东拼购合作后,在自有品牌“百家好世”的基础上,又孵化出一个更适合社交电商的全新品牌—“陆盛”入驻京东拼购。同时,通过分析京东大数据,京东拼购帮助“陆盛”品牌了解到用户消费行为和偏好,定制研发出的39.9元“陆盛旋转拖把”,成为备受好评的网红爆款。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下沉市场用户具有对价格敏感、熟人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较大等主要特点。对价格敏感,所以社交电商平台纷纷通过主打“低价”来吸引下沉用户的注意。但这不意味着下沉市场的用户就不追求品质,正如星巴克、肯德基、耐克等曾经只驻扎在一、二线城市的品牌,也开始在三、四线城市频频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