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转眼已经进入3月中旬,国内疫情已经缓解,但经济创伤愈发明显。202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预期中,相关数据表明:整体预期下滑超过50%的企业占44.15%,仅有3.25%的企业仍然认为可以保持增长。但就像澳洲山火扑灭后幼苗重新萌发一样,有很多产业在这场大疫情中嗅到机遇,假以时日,定能蓬勃发展。大健康产业,无疑是潜力股之一。今年下半年一定"井喷"式爆发。
马云很早就说:下一个超越我的人,一定在大健康产业!
李嘉诚也曾说,未来大健康产业是趋势,你抓住机会将会成就你的一生。
这里的“大健康”产业,是指一个与人身心健康相关的产业体系,以健康长寿为终极目标,范围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产呵护过程。它不仅包括卫生保健供应、医疗设备、医疗物资、生物科技和制药这五个狭义的健康产业,还包括以健康为目标的服务活动,如体育健身、健康教育、膳食营养、健康养生与养护、健康管理和心理咨询等;以及与健康直接相关的产品批发、零售和租赁服务。产业链可以无限延展,高关联性强,拉动力大,可预见性差,掌控困难!
用一句话总结大健康产业定义:包括人的衣、食、住、行,贯穿人的生、老、病、死,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养护过程带来的产业链。
看看各路大佬们早在几年前就紧锣密鼓地布局大健康产业:
2007年10月,许家印成立恒大大健康产业集团,2018年市值突破千亿港元,现在接亿两千亿港元;
2017年4月,马云也追随许家印花10亿美元创办阿里健康,拿下近400家医院;试水大健康,市值百亿美元;
2017年8月,万达砸1440亿布局医疗,成立大健康集团;
2017年10月,泰禾集团宣布5年投资500亿做健康医疗的战略思路;
2017年11月,平安好医生与花旗、摩根大通接洽10亿美元的IPO计划
随后:碧桂园集团、格力电器、央企、外企纷纷跨界进入大健康产业
……
其他的,小米通过手环、体重计等智能硬件切入大健康领域;腾讯整合执业医生资源,上线健康咨询业务;背倚丁香园的丁香医生凭借专业又不失趣味的内容狂揽3500万粉丝……这背后,有着庞大的市场支撑:我国有近14亿人口、超过3亿老年人、5亿慢性病群体、76%的城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中国”战略预计: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到2030年,将超过16万亿。
爆发式增长:疫情之下的大健康产业
根据丁香医生发布的《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如今人们提到“健康”时,往往意味着拥有更高的生存状态:吃好睡好、皮肤身材、心理状态,都要好好的;比起年长者,年轻人更多为健康烦恼;男性和女性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相当。
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也开始关注自己身体健康,2019年主流电商平台保健类产品成交额突破450亿。大健康类保健产品蓬勃发展,消费需求持续细分:调解免疫类,缓解疲劳类保健产品、中医器械与传统滋补养生、家庭保健器械等非药、非医疗器械品类增长迅速。其中,男性群体关注运动营养与补肾强身保健品类;年轻女性注重减肥塑身;中年女性在补水去皱方面消费指数高;燕窝、阿胶、养生茶成为滋补食材类产品增长提供强势驱动力。
疫情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疾病与健康的看法,“被动治疗”为时已晚,“主动预防”才是真理。医学前置,预防医学模式主动形成,动经此一疫,人们对大健康产品与服务的需求量会伴随忧患意识暴增。
首先迎来井喷式增长的是线上大健康消费:在线问诊人群增长25%~30%、叮当快药订单比去年同期暴增700%。虽然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仍局限于为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方面,但这次爆发提高了互联网医疗用户的整体规模和渗透率,为互联网医疗领域收获了新的流量。
如果说线上问诊、O2O买药等服务是疾病患者的“刚需”,那么由口罩延伸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运动健身等服务在疫情过后,将成为健康人的“刚需”。免洗洗手液、消毒棉片、空气净化器、养生保健品、功能食品、家用医疗设备、家用健身器材……覆盖全年龄层的大健康需求,会催生出更细分的品类,如职场保健、养生保健、个人医美塑形等,每个品类的第一品牌,尚虚席以待。
由此可见,今年大健康产业投资、消费、增长极都会"井喷"式发展,一切向好,补充整体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