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省出现一条“超级传播链”——黑龙江个体营销人员林某在吉林省两市开展针对中老年人的“营销推广活动”,直接、间接造成超百人感染新冠肺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为此发布评论文章《1传102的超级传播警示:做好老年人防护》称,补齐疫情防控中的老年人短板,关乎人情温度、关乎生命至上、关乎防疫大局。
着眼于疫情防控,全国已有多地宣布禁止一切以“会议营销、集中授课、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任何形式的人员聚集性活动。
细察之下,进一步说,这起事件暴露的不仅仅是老年人防护问题,还有这背后的主要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乱象问题。或者说,我们要防护的不仅是老年人的身体,还有老年人的“钱包”以及相关权益。
根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从2000年开始就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而这种“变老”趋势,正在以奔跑的速度向前发展。有人从中发现了“商机”,近年来,一些针对老年人开始免费的“健康讲座”不断增多,实际上就是给老年人“洗脑”。保健品的营销策略也从“广而告之”,升级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精准“忽悠”。事实上,吉林这一超级传播链爆出后,有多家媒体质疑此类活动可能涉嫌传销。
各类保健品销售机构销售的往往是三无产品。推销者漫无边际甚至无中生有地夸大效果,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骗取老人的钱财。这类保健品价格畸高,一张普通床垫被吹嘘为可预防癌症卖到两三万元;一个普通的木质滚轮按摩器在淘宝、京东上不过几十元,卖给老人几百上千元;还有一些不知道什么成分的保健食品被吹嘘成灵丹妙药。许多保健品销售机构通过亲情牌、孝心牌、关爱牌等种种手段包装忽悠,让老年人最终遭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问题是,各种包装成“神药”的害人保健品,为何总是打而不死、死而不僵,一家倒掉,又有更多家站起来?一方面,这需要加速完善监管体系,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和引导力度。同时,行业和企业更需要加强自律,建立以质取胜的良性竞争规则。
另一方面,有必要强调的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让消费者不再盲目迷信保健品,也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类似乱象之所以发生,除了保健品行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法规不够健全之外,消费者的相关认知能力没跟上,也是原因之一。一个人迷信保健品,陷入其消费陷阱,通常说明缺乏良好的科学素养,这类遭遇往往被称为交“智商税”。
国际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补充剂都没有保健效果,但也对人体无害;只有低盐饮食、欧米加-3脂肪酸和叶酸补充剂对部分人群健康有益。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否定保健品的功能,而是,对于保健品功效的各种宣传,消费者有必要保持足够的谨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出保健食品要醒目标注警示语,应当就有这方面的考量。
总之,要打击各类保健品乱象,强化消费者对保健品的理性认识,也应成为着力点之一。当“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这样的常识能够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各种忽悠人的保健品讲座、各种“神药”就将逐渐失去市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nds360.com/headlines/4538.html